学院首页| 学校首页|

规章制度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规章制度 -> 正文

历史文化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实施细则

发布者:   发布日期:2024-12-20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构建全员、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根据《郑州师范学院关于加强课程育人工作的指导意见》(郑州师范学院教务处),制定本细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落实价值引领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导向作用,将价值引领与能力达成、知识传授融为一体,寓价值引领于能力达成和知识传授之中。根据《郑州师范学院关于加强课程育人工作的指导意见》,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建设点,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

二、总体目标

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倡导“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的专业课教学。实现“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到每一门课程。

三、建设思路

(一)成立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成立历史文化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学院党总支书记、副书记、院长、教学副院长和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组成,统筹部署和实施课程思政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和教务办主任组成,副院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总体负责全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教学督导。

(二)建立“课程思政”体系,强化思政创新育人手段

“课程思政”是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要求突破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壁垒,把对两者的学习变为一个协调同步、互促互进的过程。

1.找准“课程思政”的着力点。教师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负有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重要责任。党员教师应成为“课程思政”的先行者,学院党总支要积极发挥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组织生活为平台,在党内组织教师党员对如何立足课堂主阵地,用好教学主渠道,探寻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途径开展大讨论,并开展征集“课程思政”教学改进方案的活动。党员教师结合所授课程,以突出强化大学生创新意识、科学素养、人文情怀、生态文明和工匠精神等内容,以体现知识、技能、价值观为主题,渗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2.扩大“课程思政”的辐射面。发挥党员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作为抓手,鼓励开展以“课程思政”为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研讨,将一批得到课堂教学印证的优秀“课程思政”案例作为课程改革项目固化下来,并及时更新课程教学大纲,构建具有思政育人元素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同时依托教学团队,对青年教师进行思政育人的教学素养指导,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三)建设课程思政样板教学质量工程

1.以基层教学组织为主体,组织各专业教师梳理本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元素,开发、建设和培育校级、省级课程思政样板课程和课程思政专业课程群。

2.组织校级通识课教师根据课程思政要求对相关课程进行梳理,提炼课程思政建设点,逐步实现校级通识课程的课程思政化和在线微课化;对接本科教学国际合作与交流机制,增强课程思政通识课程的社会影响力和海外影响力。

(四)积极开展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技能微课比赛

配合省级和校级各项教学技能比赛,组织系列课程思政微课开发活动和比赛,并对参赛作品进行赛前课程思政完成度审核,把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比赛评分机制,实现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对教学技能比赛参赛作品和选手的全覆盖。

四、管理与考核

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设计等重要教学文件的审定中,突出课程思政达标完成度审核;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依据。

历史文化学院党总支

2024年12月19日